久爱伊人导航,国产伊人网,福利宅男导航-2023最新伊人综合信息导航中心

溫馨提示
如需更好的體驗效果,請用谷歌、火狐等瀏覽器打開。
不,謝謝
水泥等行業有望在明年底前納入全國碳市場
發稿時間:2021-10-29

全國碳市場首日成交410萬噸后,交易量持續走低,連續多日無大宗交易。隨著首個履約周期截止時間的迫近,第四季度全國碳市場有望進入交易活躍期。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7月16日開市交易以來,至今已滿百日。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公告顯示,截至10月22日,全國碳市場共運行64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1911.06萬噸,累計成交金額8.63億元。掛牌協議交易最高成交價61.07元/噸、最低成交價41.00元/噸,成交均價約45元/噸。 

據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張希良此前測算,目前中國全經濟尺度的邊際減排成本大概是7美元。碳市場若要發揮有效作用,碳價應該大于或等于每噸7美元。換算下來,目前碳價已經高于這個水平。

然而,對比堅挺的交易價格,碳交易量卻持續萎縮。記者查閱發現,全國碳市場首日成交410萬噸后,交易量持續走低,連續多日無大宗交易。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龐軍對記者表示,當前全國碳市場活躍度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市場主體相對單一,只有電力行業參與碳市場,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造紙和航空等高耗能行業還未參與。二是當前碳配額的發放較為寬松,企業缺乏緊迫感。三是尚未接近履約周期截止時間,控排企業存在觀望情緒。

業內認為,隨著首個履約周期截止時間的迫近,第四季度全國碳市場有望進入交易活躍期。

專家建議適當收緊配額 

發電行業是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 

啟動初期,全國碳市場只在發電行業2000多家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相關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這意味著,我國碳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其中,配額是碳市場的核心環節之一。

根據《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碳排放配額是指重點排放單位擁有的發電機組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額,包括化石燃料消費產生的直接排放和凈購入電力所產生的間接排放。

采用基準法核算機組配額總量的公式為:機組配額總量=供電基準值×實際供電量×修正系數+供熱基準值×實際供熱量。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張達對記者稱,由于我國電力、熱力等能源市場尚在改革進程中,碳價無法完全通過市場從生產端傳導到消費端。為了體現消費者的減排責任,釋放消費端的減排潛力,全國碳市場目前不僅納入了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直接碳排放,也納入了電熱使用產生的間接碳排放。

可以發現,配額的松緊程度、發放方式直接決定了碳市場的活躍程度以及碳價水平。因此,配額是否會進行調整,成為當下碳市場關心的焦點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陳占明對記者分析,國際上主流的碳配額分配方式有三種:基準線法、歷史強度法和拍賣法。其中,基準線法是以行業平均排放效率為基準線,對排放技術先進的企業更有利。相反,歷史強度法更照顧歷史排放量較大的企業,而他們很可能就是過去技術水平落后于行業平均的企業?;鶞示€法和歷史強度法都基于政府免費分配的原則,而拍賣法的不同在于,初始的排放權歸政府所有,企業只有通過市場上的有償購買行為才能獲得碳排放權,政府則可統籌拍賣收益用于綠色發展。當前,中國主要采取的是基準線法,少數地區試點了歷史強度法。

陳占明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采取任何一種配額分配方式,只要搭建起一個有效的碳市場,都不會影響總量控制的效果和市場效率,企業可以通過自發的交易實現有效的減排。但是,政府必須做好兩點:一是配合總量的配額設計。過高的總量配額會導致市場的閑置,過低的配額則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成本負擔。二是降低交易成本。無論交易量是高是低,每個企業都有一個初始的固定成本投入。如果交易量過低,平攤下來交易成本就會相對高。因此要通過政策鼓勵,提升交易的活躍程度。

張達表示,之所以目前全國碳市場的配額總量沒有采取一個固定值,而是通過“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法設定,形成具有一定靈活性的總量,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當前,我國經濟仍處于中高速發展時期,區域和行業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階段特征和電力市場化條件,決定了全國碳市場在初期總體上是一個基于強度的碳市場,實質上是一個多行業的可交易碳排放績效基準,兼具碳稅和補貼兩種政策激勵效果。

張達認為,“十四五”期間,全國碳市場建設應力爭實現對八個重點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全覆蓋,按“嚴控增量”的原則,設定全國碳市場配額總量和確定行業碳排放基準,積極發揮全國碳市場建設在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中的作用?!笆逦濉逼陂g,應進一步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參與程度和覆蓋企業數量,按“穩中有降”的原則,設定全國碳市場配額總量和確定行業碳排放基準,逐步擴大配額有償分配比例,進一步提高全國碳市場建設在雙碳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

CCER可抵5%,沖擊幾何 

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于今年1月1日啟動,到今年12月31日截止。涉及的重點排放單位需要完成一系列工作,包括數據報告核查和配額清繳履約等。

10月26日,生態環境部網站發布《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明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控排企業可使用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碳排放配額清繳。

根據規定,用于配額清繳抵消的CCER,應同時滿足兩個要求:一是抵消比例不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二是不得來自納入全國碳市場配額管理的減排項目。 

約一個月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以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為基礎的碳排放權抵消機制,將具有生態、社會等多種效益的林業、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領域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龐軍表示,上述政策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刺激林業碳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是,CCER可能會對全國碳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由于目前CCER的交易價格相對較低,企業勢必會降低購買碳排放權的意愿,從而影響碳價和碳交易量。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3月起,溫室氣體自愿減排相關備案事項已暫緩。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可用的CCER均為2017年3月前產生的減排量。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根據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首批納入碳交易的電力企業和其他行業自備電廠排放總量超過3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按照使用CCER抵消碳排放配額的比例不超過5%來計算,首批交易主體對CCER的需求量將達1.65億噸/年,而目前減排量備案0.51億噸,備案項目總計1.3億噸/年。因此,全國碳排放交易正式開展以后,短期內CCER將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既然CCER和碳市場都是服務于同一個碳中和目標,為何要予以區分對待,設定5%的抵消限制?

龐軍解釋,碳市場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通過設定合理的碳配額總量來削減控排企業的碳排放量,并利用市場機制將碳排放的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升級等方式,逐步降低碳排放。雖然CCER從另一個角度實現了整體降碳,但是CCER的引入相當于增加了碳配額供給總量,從而改變了碳配額供求關系;CCER抵消比例過大將會對碳市場價格及碳減排效果產生較大影響,這就違背了政策設計的初衷。因此,CCER只能作為碳市場的一種有益補充,并嚴格限制其抵消比例。

張達認為,雖然CCER可抵消清繳相當于提供了額外的碳配額,但這種沖擊是相對可控的。一方面,目前規定抵消比例不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比重不高。另一方面,碳配額的供給主要取決于基準線的劃定,未來有可調整的空間。

針對后期碳市場的發展問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日前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增加交易主體、擴大交易范圍的各項舉措都在推進中。其中,有色冶煉、水泥、鋼鐵等行業都有望在明年底前納入全國碳市場。同時,機構投資者入市也在加快推進中。

(文章來源:https://www.ccement.com/news/15473086525785001.html